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舆情
·舆情观察
·舆情热点
·公平正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
·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开展
·确保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运行
·李强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稳就
·李强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谈
·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采编团队 更多...
...
...
公平正义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平正义 >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勇:出重拳下重手依法严惩电诈犯罪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5-3-7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勇:出重拳下重手依法严惩电诈犯罪 

来源:北京青年报 | 2025年03月07日 06:25:23

 原标题:出重拳下重手依法严惩电诈犯罪 

  近期,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引发关注。全国两会期间,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勇。   他表示,人民法院“出重拳、下重手”,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今年,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再上新台阶。   谈电信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 去年一审审结4万余件   北青报:目前,打击治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难点有哪些?   李勇:当前,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演变升级,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呈现出犯罪组织集团化、犯罪链条专门化、犯罪类型复杂化等特点,对打击治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一是跨境化实施导致案件侦办难。此类犯罪集团化运作、跨境式分布等特点导致案件的侦查取证受到诸多限制,调查取证、人员抓捕等难度较大,影响案件侦办时效。   二是诈骗手段智能化导致案件防范难。电诈分子骗术手法翻新极快,已出现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诈骗,各种新型骗局层出不穷,迷惑性强,精准预警、技术反制、防范打击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黑灰产犯罪境外化导致全链条打击难。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产业化、链条化,各类为诈骗犯罪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黑灰产犯罪也不断向境外转移,全链条、全方位打击难度不断加大。   北青报:去年,人民法院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勇:人民法院依法从严高效惩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注重推进源头治理,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人民法院“出重拳、下重手”,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万余件,判处8.2万余名被告人,案件数和被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9.4%、26.7%。近日,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缅北明家犯罪集团主案。持续释放从严惩处强烈信号,坚决震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北青报:案件审理中是否存在难点?   李勇:当前,人民法院在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尤其是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时,面临部分案件证据有欠缺、审理难度大,以及追赃挽损工作难度大等问题。   一方面我们立足于案件本身,用足用好现行法律规定,依法从严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境内外协同犯罪、衍生犯罪,坚决震慑犯罪。同时加大依法彻查、追缴涉诈资金的力度,促使被告人积极退赃退赔,全力为被骗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深化国际司法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强化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司法合力,积极推动国际追逃追赃和国际司法合作取得新进展。   北青报:面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人民法院今年是否会有新部署?   李勇:2025年,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强案件审理工作,针对多批从境外移交回国的涉诈人员,坚持依法从严惩处,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准确认定事实,精准适用政策,严格依法定罪量刑,确保案件质量,提高审判效率,坚决震慑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时,进一步加大追赃挽损力度,继续加大依法彻查追缴涉诈资金的力度,依法彻查、全力追缴涉诈资金,督促被告人积极退赃、退赔,为被骗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谈扫黑除恶   去年“黑财”清缴执行到位累计600余亿元   北青报:去年,人民法院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勇:2024年,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恶犯罪,持续深入推动案件清结、“黑财”清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人民法院审理涉黑恶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年均下降13.5%,2024年相比2021年下降40.4%,“黑财”清缴执行到位累计达到600余亿元,及时有力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社会安全感需求,有效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有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去年,中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督导,最高人民法院把迎接、配合中央督导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落实,选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扎实的审判专家参加中央督导。各级法院集中开展涉黑恶案件质量倒查,针对中央督导反馈情况,组织力量开展问题梳理,全力以赴抓整改、抓落实,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农村家族宗族黑恶势力及乡村宗祠无序发展和未成年人涉黑恶犯罪防范整治,参与自然资源、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工作成效。2021年至2024年累计制发司法建议13 880条,反馈率93%,有效补齐治理短板,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北青报:目前,涉黑恶犯罪有哪些新趋势、新特点?   李勇:随着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逐步深入,涉黑恶犯罪数量持续下降,并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具体表现在犯罪手段出现新变化、犯罪领域渗透转移、涉黑恶组织“漂白”转型增多、涉未成年人黑恶犯罪比重有所增长几个方面。   在犯罪手段方面,从单纯“线下”打打杀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涉黑恶犯罪转向“线上、线下”交织、“软、硬暴力”并存的新形态,犯罪行为和犯罪组织更加隐蔽,发现、打击难度增大,执法办案要求更高。   在犯罪领域方面,涉黑恶犯罪从“传统”的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资源富集、财富密集型领域向金融放贷领域渗透的趋势增加,黑恶势力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特点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套路贷”、非法放贷、非法讨债等犯罪形式。   此外,随着打击力度持续增大,一些黑恶势力隐藏蛰伏、变异升级,犯罪手段更加隐蔽。涉未成年人黑恶犯罪总量不大,但案件数、涉案人数、案件占比有上升势头,部分曾是犯罪组织底层的年轻人员成为新的黑恶势力苗头,有的未成年人从被害人角色逐步变为犯罪嫌疑人。   当前,打击涉黑恶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但必须看到,彻底铲除涉黑恶犯罪仍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人民法院将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格依法惩处涉黑恶犯罪。   谈惩治农村涉黑恶犯罪   重刑率达45.23% 以有力刑罚手段震慑犯罪分子   北青报:去年,人民法院在惩治农村涉黑恶犯罪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勇:人民法院坚持严厉打击“村霸”“乡痞”等危害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涉黑恶犯罪,及时惩处农村地区常见多发的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以及强占公共资源、侵吞集体资产、干预破坏基层选举等违法犯罪,坚持“打早打小、打准打实”。常态化扫黑除恶以来,全国法院审结农村涉黑恶犯罪案件241件1899人,重刑率达45.23%,以有力刑罚手段震慑犯罪分子。   聚焦农村家族宗族势力涉黑恶犯罪突出问题,注重对同类型、同区域批量案件的系统化、深层次分析,累计制发司法建议204条,并联合有关主管部门共同推动问题整改,形成“管长远、治根本”的工作成果。   北青报:审理农村涉黑恶犯罪案件目前还有哪些难点?   李勇:家族宗族成员作为利益共同体,常存在互相帮助掩盖犯罪痕迹的情况,犯罪组织的隐蔽性、组织成员的反侦查意识更强,更容易串供或形成攻守同盟。被害人、证人害怕遭到打击报复或碍于宗族关系,不敢、不愿提供证据,查处难度、审理难度较大。如何尽早防范整治、精准打击农村涉黑恶犯罪,仍需各方力量共同研究。   北青报:今年将如何发力?   李勇:今年,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履职尽责。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全面统筹谋划,持续加压注力,切实维护好农村稳定安宁。二是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打侵蚀基层政权、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村霸”“乡痞”等农村黑恶势力,确保案件取得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三是着眼常效长治,配合完善从源头上遏制“村霸”、家族宗族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制度机制,不断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全面深化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上一篇: 坚守为民初心 严格公正司法 2025-3-10
下一篇: 一线直击妙瓦底中国籍涉诈嫌犯被押解回国 2025-2-26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