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社会
·群众来信
·人民呼声
·民间调查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
·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开展
·确保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运行
·李强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稳就
·李强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谈
·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采编团队 更多...
...
...
民间调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民间调查 > 正文
最美“昔阳”红 文旅产业助力县域经济“破壁出圈”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1-7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最美“昔阳”红  文旅产业助力县域经济“破壁出圈”

 2025年01月07日07:53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冬日里的毛家大院。人民网记者 赵芳摄

 隆冬的阳光依旧夺目,顺着山势静静地照射在村居的宅院深处;院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灰砖高墙、院院贯通,置身其中,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 “村子里多数人都姓毛,‘毛家大院’由此而来。”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西南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永刚介绍说,毛氏民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而今“老宅”变“金屋”,“大院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古建古村,历经岁月沧桑,文化底蕴丰厚。把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把保护传承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昔阳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名村效应等优势,坚持“调活三产”思路不动摇,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全县域、全链条、全要素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市唯一的文旅赋能型县城试点县,2024年,全县吸引各地游客42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4倍,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1.7%。旧资源如何变成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小县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大跨越?记者进行了走访。 盘活闲置资源  夯实发展基础 60多年前,大寨村的村民用肩扛手抬、开山劈石的壮志,将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丰收梯田,成为全国农业模范。如今,大寨村依旧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忙里忙外,喜迎八方游客。 早在2008年,大寨民居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和山西省内的大多数县域一样,虽然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但长期的煤炭依赖思维让昔阳忽视了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文旅产业一直难以突破起势。同时,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报周期长也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掣肘,如何突破?昔阳人一直在探索。


 大寨村民宿。受访者供图 “一期投资1600万元,改造房屋118间,其中客房90间。”走进大寨村,依势而建的窑洞多以二层建筑为主,街道两侧东西对峙,无院墙隔离。大寨民宿经营者范晓光介绍,加固修葺,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投入都比较大。 怎样破题?当地创新方式方法,由村集体将窑洞集中回收,通过“村—户—企”三方合作的方式盘活利用,引导本土企业投资,将闲置的窑洞、瓦房升级改造,实现一院一特色、一屋一主题。 “这里既有古朴院落的韵味,又有山水乡愁的悠闲,还有都市生活的品质。”虽是隆冬,来自阳泉的游客李晓红依然带着家人来到大寨:“一直被这份独特的魅力吸引,心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废弃的厂房、空置的楼宇、闲置的院落……这些老旧闲置资源,曾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它们逐渐成为繁华背后的“被遗忘者”。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昔阳将盘活存量与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围绕塑造“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少举债原则,盘活了“红大寨、老街区、旧厂矿、古村落、好山水、闲院落”等资源。 ——南郝峪村立足毗邻大寨4A级景区的优势,积极盘活旧学校和集体闲置用房,建成“溪宿”精品民宿,被评为太行人家。 ——石寨沟、水磨头、三都、里沙瑶等村依托景区联动优势,盘活旧磨坊、供销社以及闲置民居,分别打造了“半山瑶”“半山居”“山都”“柴火小院”等特色民宿,县里通过举办民宿管家培训班提升其服务技能。 ——巴洲村借助城郊区位优势,改造旧公园、废水池,建设森林亲子乐园、共享农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农业观光园等,吸引2万余人次游玩研学,200余人认领菜园,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科学谋划发展  寻求最优“增长” 昔阳县“那年昔阳”特色民俗街区(简称“民俗街区”),同样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


 “那年昔阳”特色民俗街区。昔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隆冬时节,夜幕降临,站在民俗街区,如同定格的照片,怀旧又亲切,街两旁的建筑保持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模样。 “你能想象吗,这个只有600多米的街区,最高峰的时候容纳了5.7万余人。” 一样的空间如何产生不一样的价值?昔阳熟谙,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 2024年7月,县政府引入外部专业力量注册成立昔阳县那年韶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民俗街区的管理运营。 “从规划设计到后续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统一运营,克服了以往商贩自负盈亏的弊端,从而保障了商品的质量和游客的消费权益。”“所使用的老物件都是从本地居民家里淘过来的,提高了还原度,让工作人员有了更强的代入感。”“身着传统服饰的演员们为游客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如足足马、迓鼓等,展示了昔阳县丰富的民俗文化。”“围绕周边500公里半径,开展线上线下推介,构建主流媒体、互联网等相结合的立体矩阵,进行有效宣传。”县文旅局副局长翟晓梅一桩桩一件件地向记者介绍。 民俗街区营销总监岳豪表示,在这个冬天,这条特色民俗街区还打破了冬季旅游淡季的“魔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推出优惠措施,以南方和北方民俗的碰撞来形成爆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和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民俗街区成了游客心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不仅是民俗街区,在昔阳,依托 13 条沟域产业廊带,开发水磨头渔乡、南营稻香园等田园综合体,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利用680公里户外越野步道,串联 115 个村庄,打造户外越野、徒步探险、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产品,以赛事带火乡村游;推出“铁姑娘、奋斗哥、昔阳阳”三个文创品牌,联合平遥推光漆器打造文创产品,推出景区伴手礼。 求新、求变、求突破……昔阳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文化鲜明、产业突出的县域文旅发展体系,让已有的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 推进“千万工程”  绘就振兴图景 潇河源文化主题公园。


昔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旧轮胎花盆、饮料瓶景观墙、啤酒瓶造型树、墙面立体画……走进沾尚镇沾尚村潇河源文化主题公园随处可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制成的各类“艺术品”“微景观”。 曾几何时,垃圾围村、污水横流是乡村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困”路在何方? 2024年3月5日,该县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头脑风暴”会议。县委书记黄亚平以《七型引领抓创建,城乡融合促共富》为题,全面解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并明确了“七型引领、百村创建、业兴人和、城乡共富”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谋划。 投入2000余万元配备智能垃圾分类亭(房)、垃圾箱(桶)、清运车,推广垃圾资源化处理,实现了垃圾治理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设立1080万元资金,激发群众自清自扫、废旧利用、种花植绿,2500余处“最美庭院”“最美巷道”等遍布全县;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道路硬化、河道治理等项目500余项,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面向农村、扎根农村。昔阳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为手段,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通畅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村里的文旅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沾尚镇组宣委员王琪说。全域添花造景,建设339国道服务驿站,沿“潇河路”新建垂钓园、共享柴火炉等农耕农作体验设施,累计栽种各类花卉10万余株,打造“花海沾尚”,“花园乡村”“艺术乡村”越来越有模有样。 在昔阳,沾尚镇只是一个缩影,还有“文艺小镇”李家庄乡、“红色记忆”皋落镇、“非遗民俗”界都乡、“古村风韵”赵壁乡……自上而下,昔阳在吃透乡村底子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一镇一特色,不同主题,各有侧重抓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三大重点,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的“诗与远方”:华丽的银饰叮当作响,多彩的裙摆飞舞甩动,随处可见身着各式民族服饰、妆容精致的“阿哥阿妹”身影;烧肉拉面、酸菜抿圪斗、压饼、烧饼等琳琅满目的地道美食,让游客们大饱口福、赞不绝口。 在昔阳,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激活了乡村振兴新活力,带动2024年住宿餐饮业持续火爆,预计拉动2024年度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4%。 未来,这一个个乡村,有青山、有绿水,有期待、有奋斗,还有属于各自乡域版本的幸福烟火。(赵芳、田宏亮) (责编:赵芳、桑莉媛)

 
上一篇: 中央气象台:未来十天全国大部降水偏少 江南东部等地气温偏低 2025-1-10
下一篇: 新疆北部和西南部有较强降雪 弱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2025-1-1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