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舆情
·舆情观察
·舆情热点
·公平正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
·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开展
·确保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运行
·李强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稳就
·李强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谈
·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采编团队 更多...
...
...
舆情观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舆情观察 > 正文
[北青报]让“洗稿”软件成为“过街老鼠”
来源:正义网 发布时间:2022-6-18
分享到:新浪微博

[北青报]让“洗稿”软件成为“过街老鼠”

时间:2022-06-17 08:53:00作者:新闻来源:北京青年报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案件:上海新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名为“有专自媒体助手”的“洗稿”软件,因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腾讯490万元。近年来,随着自媒体迅速发展,流量竞争催生了大量用于“洗稿”的写作助手,拼凑换词后3秒变自媒体“原创”,使自媒体“洗稿”现象愈演愈烈。

  “洗稿”是对其他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之表面上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自他人的原创作品。“洗稿”的行为存在多年,所不同的是,过去是“脑力活”,需要人工进行增词删句、同义替换,如今则成了“技术活”,有专门的软件通过对文章的关键词提取替换,帮助用户轻松达到“原创”作品并掩盖抄袭实质的目的。

  然而,再先进的“洗稿”软件,也洗不掉变相抄袭的污点。“洗稿”不仅侵犯了作者的作品独创性,更戕害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自媒体平台竞争激烈,一些作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创作出来的爆文,被他人改头换面后成为自己的“伪原创”,换个平台发表照样成为爆款。这难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原创的积极性,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新媒体从业者坦言,“洗稿一个星期后,我再也不想做原创”,“洗稿”对知识产权的伤害可见一斑。

  深圳市中院前不久公布的2021年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典型案例中,上海新茶网络科技公司因研发“洗稿”软件被腾讯公司告上法庭,被判构成不正当竞争并赔偿490万元,此案具有特别的警示意义而尤为引人注目。“洗稿”软件妨碍、扰乱、破坏了自媒体平台的正常经营活动,使自媒体平台的服务质量降低、用户体验下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照此规定,“洗稿”软件无疑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广大自媒体平台应从腾讯诉“洗稿”案受到启发,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规范行业秩序。

  社会各方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让“洗稿”软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提高法定赔偿额”和“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成为亮点,其中,法定赔偿数额的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并设定下限500元。对于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广大原创作者要主动学法用法,注意搜集证据,依法维权。

  此外,要从源头防止“洗稿”软件流入市场。通过网页搜索“伪原创”“洗稿”,会出现不少“洗稿”软件宣传广告。《广告法》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洗稿”软件本质上是职业从事侵权活动的软件,搜索引擎服务商应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拒绝为其提供搜索服务。各大电商平台也应对相关产品予以屏蔽、下架,斩断灰色利益链。

[责任编辑:何慧敏]
 
上一篇: 图说时事|出狱刚一月 偷酒又被抓 2022-7-11
下一篇: 2022年第1季度网络涉法谣言辟谣效果分析 2022-6-5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