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舆情
·舆情观察
·舆情热点
·公平正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
·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开展
·确保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运行
·李强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稳就
·李强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谈
·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进
采编团队 更多...
...
...
舆情观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舆情观察 > 正文
一亩地1500元,“收青麦转饲料”遭严查 谁在收青麦?
来源:正义网 发布时间:2022-5-14
分享到:新浪微博

一亩地1500元,“收青麦转饲料”遭严查 谁在收青麦?

时间:2022-05-12 08:45:00作者:新闻来源:成都商报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1

种植户有盘算

青贮小麦:1500元/亩

籽粒小麦:1300元/亩

2

养殖户不划算

青贮玉米:生物量3吨多/亩

青贮小麦:生物量1吨多/亩

青贮玉米:1200-1300元/亩

青贮小麦:1500元/亩

3

  这笔账究竟该如何算

  小麦是我国重要口粮品种,保障小麦收获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去年国际市场上小麦减产,全球小麦供给偏紧,导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虽然我国小麦储备供给有保障,但也间接导致我国小麦价格有所上涨。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给国际小麦供给进一步造成冲击,给全球粮食安全再度敲响警钟。此外,我国共有3亿亩小麦,去年有1亿亩小麦晚播,给今年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国家必须全力确保今年小麦丰收。

  如果放任“割青麦作饲料”,势必导致小麦整体产量下降,从而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还有20多天,夏小麦即将成熟。但近日,网上却流传许多收割小麦青苗、一亩青贮小麦能卖1500元的视频,“收割青小麦转饲料”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

  有人认为,提前收割小麦的现象将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影响中国居民“饭碗”。也有人表示,农民买卖粮食具有自主权,只要收益高,农民想怎么卖就怎么卖。这件事,应该怎么看?

  事件回放

  小麦未熟就收割做青贮饲料引关注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期网上流传视频显示,在北方一些小麦种植区域,有农民提前收割青麦,称是用作饲料,一亩地可卖1500元,甚至超过2000元。视频中,装满青麦的货车排起长队,准备进入养殖场。

  2021年各省粮食产量排名中,“中原粮仓”河南仅次于黑龙江。公开报道显示,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据上游新闻报道,5月8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已在全省范围内下发“特急”内部明电。

  电文称,当前小麦已进入灌浆期,正是增粒重保产量的关键期,距离大面积开始收获仅剩20多天时间。近期网络上出现个别地方把小麦用于青贮饲料的报道,社会高度重视。毁麦及小麦用作青贮饲料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个别地方少数干部和相关利益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站位不高,保护农民利益意识不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小麦是主要口粮,不能用于青贮饲料的严重性,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重民生的高度,自觉扛起粮食安全重任。

  5月10日,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农业农村局李姓股长表示,收到明电后,该局已作出部署,严禁把小麦当成青贮饲料卖,“麦子没熟不能卖,卖了会被追责。”

  每亩1500元有多大吸引力

  籽粒小麦亩产500公斤已属高产,价格较高时可卖1.5元/斤,因此籽粒小麦平均能卖到每亩1300元

  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中,收割青小麦主要用于青贮饲料,供应牛羊养殖企业。对于种植户来说,每亩1500元收割青小麦到底有多大吸引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记者表示,通常籽粒小麦(成熟状态的小麦)能够达到500公斤的亩产就已属于高产,目前小麦较高价格时可卖到1.5元/斤,因此籽粒小麦平均能卖到每亩1300元。现在距小麦成熟还有20多天时间,在此期间农民还需要持续成本投入。如果这时有人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收购青小麦,对农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农民提前收割小麦过后还可以再种植玉米,获得下一笔收益。

  对种植户来说,每亩1500元的青麦价格无疑是有吸引力的,但对买方养殖户来说是否划算?整体来说,在我国用玉米做青贮饲料的多,用小麦作青贮饲料较少。因为和青贮玉米相比,小麦作为青贮饲料营养价值比较低,只有青贮玉米的0.7倍左右。

  山东省鲁西黄牛原种场负责人高翔表示,花1500元收一亩小麦青苗作为青贮饲料“有点不对头”。现在我国用作青贮饲料的主要是玉米,目前每亩青贮玉米的生物量(即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有机物质总量)一般是3吨多,比青贮小麦高许多,而养殖企业收购一亩青贮玉米价格一般在1200元到1300元。现在小麦才刚开始灌浆,没有多少营养,只是一种草。而且一亩小麦生物量也就1吨多,1500元买一吨草,成本太高。

  到底是谁在高价收青麦

  业内专家认为,一种可能是,确实有个别养殖户饲料准备不足,高价收一点小麦青苗作为补充

  既然对养殖户来说,每亩1500元的青贮小麦并不划算,到底是谁在高价收购小麦青苗?

  从目前网络上的各种讨论来看,一种说法是一些农业机械公司借此炒作推销产品,一种说法是有外部势力企图扰乱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业内专家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即确实有个别养殖户饲料准备不足,高价收一点小麦青苗作为补充。

  李国祥表示,青贮小麦价格是随行就市的,去年受小麦晚播以及国际小麦减产影响,我国小麦价格开始走高,小麦供求关系开始偏紧,受小麦价格影响,青贮小麦有可能水涨船高。

  圣牧乳业负责养牛的燕生茂表示,有可能是去年玉米价格高,一些养殖企业青贮玉米准备不足,不得已高价收购小麦青苗来作为补充,正常养殖企业不会大量收购。

  青麦转饲料如何影响粮食安全

  “需要警惕在错误炒作信息的影响下,农民因冲动提前收割小麦,影响我国籽粒小麦收获,增加粮食安全风险。”

  小麦是我国重要口粮品种,保障小麦收获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夏收在即,“收割青麦转饲料”对我国口粮安全影响有多大?

  事实上,我国每年都有固定的小麦用于饲料。随着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升级,肉蛋奶消费增加,饲料粮比重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021年度,我国小麦饲用量3800万吨,创历史新高,较2000/2001年度的820万吨增长363%。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曾指出,小麦和稻谷有一部分用作饲料,不会对我国口粮安全产生任何影响。

  李国祥表示,据粗略估算,我国专用青贮小麦种植面积只有几十万亩,相比于3亿亩小麦的种植面积很少,但当前需要注意炒作因素影响。“需要警惕在错误炒作信息的影响下,农民因冲动提前收割小麦,有可能影响我国籽粒小麦收获,增加粮食安全风险。”

  李国祥表示,去年国际市场上小麦减产,全球小麦供给偏紧,导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虽然我国小麦储备供给有保障,但也间接导致我国小麦价格有所上涨。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给国际小麦供给进一步造成冲击,给全球粮食安全再度敲响警钟。此外,我国共有3亿亩小麦,去年有1亿亩小麦晚播,给今年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国家必须全力确保今年小麦丰收。

  如何应对“割青麦作饲料”

  有关专家表示,农民买卖粮食是具有自主权的,除了依法打击以外,还需要更多政策引导

  李国祥表示,我国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从大局出发,当下应该首先保障口粮安全,然后保障饲料粮,最后才是加工,应该从国家法律层面规定好粮食运储的优先秩序,严格控制青贮小麦规模。

  10日,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针对近日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五一”期间就部署核查核实,各相关省份抓紧调度排查。近日,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李国祥表示,农民买卖粮食是具有自主权的,除了依法打击以外,还需要更多政策引导。各地方可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引导鼓励牛羊养殖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其他品种饲料。

  此外,国家还应该做好统计和信息公开工作,统计好青贮小麦种植面积和需求量,向广大种植户和养殖户公布权威数据。“这样即便炒作也炒不起来,有助于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央广网评

  杜绝“割青麦作饲料”

  关键要让种粮农民有奔头有钱赚

  农民究竟是“割青麦作饲料”还是收小麦卖粮食,说到底是算经济账。

  “割青麦作饲料”在收割、仓储等环节上更省事。另据网上流传短视频的说法,青贮小麦一亩收入可达到1500元,经济收益高出收小麦卖粮食。青贮小麦价格是否确如视频中所言尚待核实,但农民会算经济账,不会轻易糟蹋自己的血汗结晶。

  但是,放任“割青麦作饲料”,势必导致小麦整体产量下降,从而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站在粮食安全高度,必须对“割青麦作饲料”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4亿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践踏,切实杜绝“割青麦作饲料”、稻田种茭白等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现象,稳定粮食产量。这关键是要让农民有奔头,确保种粮农民收益,让种粮有“钱途”。这需要政策再加把力,为种粮保驾护航,提高种粮经济效益,调动种粮积极性。

  一方面,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保护价,稳步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加大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和收购环节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完善粮食生产和产后服务体系,以政府购买方式为种粮农民统一提供免费的植保、机收、烘干、存储等生产、产后作业服务,为粮食丰收打下基础,并打通粮食增收“最后一公里”,降低种粮生产成本。

  综合“国是直通车”微信公号、央广网、上游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

[责任编辑:杨景茹]
 
上一篇: 2022年第1季度网络涉法谣言辟谣效果分析 2022-6-5
下一篇: 【法舆观察】运用法治手段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困境” 原创 刘畅 胡堃 法治网舆情中心 2022-4-7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