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舆情观察
·舆情热点
·公平正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李强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李强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李强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谈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强会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
·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
·李强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
·丁薛祥在北京、河北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
采编团队 更多...
...
...
舆情观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舆情观察 > 正文
男子辱骂北京人被刑拘
来源:正义法治网 发布时间:2019-8-19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男子辱骂北京人被刑拘 舆论呼吁严惩发布时间:2018-08-14 10:11 星期二来源:

【舆情综述】

 

1.“男子当街辱骂北京人”视频曝光引发关注

    82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因发生交通纠纷,一男子将机动车辆停在非机动车道上,并站在车门旁辱骂“北京人”。83日开始,与此事相关的“男子当街辱骂路人”视频在社交媒体热传,引发众怒。随后,涉事司机个人信息迅速被“人肉”,其身份证正面照片及家人、单位信息被曝光在微博上。

 

2.“捍卫北京人尊严”等煽动性信息诱发群体聚集

    8311时许,微信公众号“北京劲爆事儿”发布署名“捍卫北京”的原创文章《一男子疯狂辱骂北京人都是傻逼穷逼,北京人就配骑车!(全城通缉)》,号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站起来捍卫京城人民的尊严”,阅读量近5万次,不少网民在留言中愤怒地表示要“赶走没素质的外地人”。

    同日17时许,部分网民在贴吧中发消息称“在丰台右安门派出所找到了辱骂者车辆”,“大量北京市民正在聚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北京力量,什么才是北京精神”。题为“千名群众涌入右安门派出所”“辱骂北京人派出所被万人围攻”的视频和图片也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中传播。视频显示,大量市民围堵在右安门派出所门前,久久不愿离去,声称“等待辱骂者出来”,要求其“给北京人道歉”。

 

3. 警方刑拘辱骂者 网民针对警方处置展开讨论

    31838分,丰台公安分局官方微博“@丰台警事”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辱骂者曹某自行到丰台公安分局右安门派出所自首,丰台交通支队针对曹某驾驶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丰台公安分局针对其在公共场所公然辱骂行为,经调查取证,已依法对其刑事拘留。3分钟后,“@平安北京”对“@丰台警事”的通报内容进行了转发。随后,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京报》等媒体对警方通报进行报道,舆情量达到顶峰后逐渐回落。

    针对警方处置,网民评论主要有以下五点内容:一是认可警方积极介入态度,呼吁市民不聚集、不闹事;二是关注后续处置进展,建议处置涉事人员需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追问警方刑拘曹某依据,认为刑事拘留处罚过重;四是猜测警方将曹某拘留在派出所实际是为了保护其免遭群众殴打;五是呼吁严惩聚集派出所的煽动闹事者。

 

4. 自媒体密集发文讨论 “中产焦虑”等话题趋热

    4日开始,自媒体密集发文,促使舆情在回落后出现短暂回暖。相关内容主要有:一是聚焦“焦虑”话题,如部分北京本地账号发文称,这次聚集是北京人长期累积下来对城市治理及资源短缺不满的释放;“@深圳宁南山”在文章《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意?》将“焦虑”话题扩散至整个中产阶层;二是讨论曹某责任认定是否合理及煽动闹事者是否应担责等话题。随后,舆情渐趋平息。截至8812时,与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共计240篇,微博信息近3万条,微信文章680篇。

 

【舆论观察】

 

 探究群体聚集背后的深层原因

    部分舆论认为,贫富差距扩大、就业竞争压力、资源短缺、城市治理弊端等社会问题导致不满、无奈情绪升级,泄愤成为此次群众聚集的主要目的。如“京侃爷”等北京本地自媒体账号在文章中就明确表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精英来到北京,各种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买不起房,摇不到号,北京人的权益一点点的被掠夺被剥削,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发生了大马路上点名辱骂北京人的事件,让北京人最后一点尊严也遭到践踏。”不少本地网民将该事件看作是地域之间的“对战”,称“北京人受外地人多少年欺负了,这次不能再忍了”。微信公众号“亢蒙”在文章《曹远航的锅》中则提出另一种说法,认为群众合理表达不满诉求的渠道被堵住了,聚集就成了看似唯一且有效的方式,曹某背了一口“怨气”的锅。

 

 讨论责任认定是否合理

    对于曹某被刑拘的处置,“法律实务参考”“晓民之声”等法律类公众号关注警方处置依据,猜测曹某可能涉及侮辱罪和寻衅滋事罪两个罪名,并提出如果警方仅因曹某辱骂行为就将其刑拘,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争议。对于部分北京市民在派出所门前聚集的行为,“@王才亮律师”等人认为此举过于冲动,缺乏法治意识;部分网民补充认为,煽动闹事者也应担责,警方不能偏袒一方,并呼吁严惩煽动闹事者。“警眼看天下”“夜观警事”“阿SIR”“小警之家”等警察自媒体也纷纷发文,提出“现代国家不允许通过私人暴力展开公共性救济”,“老炮儿们”试图以群众狂欢的方式“惩戒”或“处决”一个个体,必将受到法律制裁等观点,有力地引导了舆论进入法治领域。

 

【特征分析】

 

    从舆情特征来看,该事件发酵具备以下三点因素:

    第一,从网上对骂到线下聚集,双线并行且不断升级。有舆论分析认为,“此次人员大规模聚集是好事者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微博扩散传播动员起来的”,这其中包含两点“动力因子”,网上对骂动员和线下聚集应援。几篇具有煽动性的微信文章“功不可没”,如《东北人右安门辱骂北京人?干丫的!》《今儿个右安门骂咱北京人事件,忒气人,不这样出口气憋得慌!》等在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文中附有市民大量聚集右安门派出所的视频或图片,导致看到文章的“好事者”接二连三地前往派出所聚集。

    第二,如此规模的线下聚集活动并非由当事人动员,而是由大量的“无关人员”作为传播者、参与者共同推动的。这其中因素较为复杂,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点:首先是群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各群体努力争取话语权以期获得更加公正的待遇;其次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情绪化、波动化的网民心态容易诱发大范围的从众心理,导致“涟漪效应”。

    第三,也是最特殊的一点,大量群众聚集的行为出现在警方介入处理之后,其目的并非同一利益群体为了表达政治或经济利益诉求,而是由地域歧视引发,其中甚至包含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现象引发的深层社会心理。这与其他的群体性事件存在着较大区别。过多过激的情绪宣泄使得舆论场无法形成理性共识,还会引发道德绑架,干扰执法司法公正。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8年第29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尹斌

来源:法制网责任编辑:刘音
0
 
上一篇: 河南偃师叫停涉黑恶公开检举动员大会 及时纠偏获舆论肯定发布时间:2019-08-12 11:16 星期一来源: 【舆情综述】 2019-8-20
下一篇: 立法调查: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 2019-8-14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